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9-08-17 15:13 点击数:1354 作者:东北农业大学
炎炎盛夏,寄生虫病进入高发时期。前几天小编接到朋友的电话,她的狗狗突然呕吐除了长条状的东西,她手足无措的向我求助,看了她发来的图片,了解到狗狗最近有异食的症状,很明显狗狗感染了蛔虫需要驱虫。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犬蛔虫病这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犬蛔虫是寄生于犬的一种线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犬蛔虫的特点是在食道与肠管连接处有1个小胃。雄虫长50~110毫米,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毫米,尾端直。
蛔虫
犬蛔虫主要感染六月龄以下幼犬,成年犬感染较少。犬蛔虫卵随粪便白排出体外,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发展成感染性虫卵。该虫卵被幼犬吞食后,在幼犬体内发育。幼虫孵化成功后,钻入肠壁,随血液经肝肺最终回到小肠,发育成成虫。如果感染性虫卵被六月龄以上的犬吞食,第二期幼虫会转移到肝、肺、脑、新、骨骼肌、消化道管壁等位置,并在此形成包囊,并保持了对其他动物的感染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感染方式。犬弓首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0-15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当感染性虫卵被成年母犬吞食后,幼虫随血液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当母犬怀孕后,幼虫随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以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已经感染了。当幼虫在胎儿体内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时)变为第三期幼虫,当胎儿出生后,第三期幼虫已移行到肺脏,在肺中停留一周后,变为第四期幼虫,随呼吸进入气管至咽部。当幼犬吞咽时被咽入胃中然后进入小肠中。幼犬出生3周后小肠内的蛔虫已发育为成虫。所以幼犬在一个月左右最易发生蛔虫性胃肠炎。
犬轻度感染犬蛔虫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寄生于小肠的成虫可引起大肚皮,导致发育迟缓、黏膜苍白、被毛粗乱、精神沉郁、腹部膨胀、腹泻、呕吐、先下痢后便秘,偶而伴发癫痫性痉挛和神经症状。
重度感染时,引起咳嗽,呼吸节律增加,鼻孔排泡沫状分泌物。大部分死亡病例发生于肺部感染期。经胎盘严重感染的幼犬在分娩后几天内即可发生死亡。有的病犬可出现神经性惊厥现象。
如果患病,可使用口服驱虫药来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蛔虫驱虫药为双羟萘酸噻嘧啶,药剂安全,不必断食即可给服;它还可驱除钩虫,常用作幼犬的驱虫药。另一种常用驱虫药是甲苯哒唑。
犬排便排出的蛔虫
蛔虫病如此可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对犬、猫定期检查与驱虫,对新购进的幼龄犬、猫必须间隔两周,并每周驱虫一次。2月龄时再驱虫1次,成年时每隔4~6个月驱虫一次。
2.定期热水消毒犬的床单、用具等。处理完粪便后要洗手。
3.注意环境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