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9-08-17 15:04 点击数:1364 作者:东北农业大学
33岁的李某是黑龙江哈尔滨人,最近,他老是腹泄,腹痛,腹部饱胀等慢性消化道症状且一直消瘦,并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辗转求医却无法查出病因,近日,李某被当地医院转诊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疗中心。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李某既往有生吃鱼、虾的习惯,完善寄生虫全套检查后发现李某是因为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病才导致腹泄,腹痛,消瘦。随后,李某入院接受针对性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根据患者的自述,他有生吃鱼虾的习惯。而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因此,李某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极有可能与他的饮食习惯有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疗中心主任介绍。华支睾吸虫病的致病作用主要是虫体对胆管的机械性损伤和阻塞作用,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刺激作用。在这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胆管及胆管周围的炎症,导致肝实质萎缩、肝硬变,致使肝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宿主的消化机能,并可引起全身症状。由于虫体阻塞、胆管上皮的增生及纤维化,使管腔变窄,胆汁流出不畅,从而引起阻塞性黄疸,并容易发生细菌的合并感染而引起化脓性胆管炎,甚至肝脓肿。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所引起的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可发生癌变,因此本虫的寄生也同胆结石和肝癌有关。虫体寄生于胆囊时,引起胆囊肿大和胆囊炎;侵入胰管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动物多为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痢、贫血、水肿、消瘦,甚至出现腹水,肝区叩诊有痛感。病程多为慢性经过,往往因并发其它疾病而死亡。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方式改变,生吃或烧烤各类淡水活体食物的人数和次数明显增加,患吸虫病的几率也相应增加。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生吃蟹 (蝲蛄)、螺、贝、及其他淡水类活体。如果餐桌上有这一类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不要生喝溪水,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率。
(一)诊断
生前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症状作出初步判断,再用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而进行诊断。死后则根据剖检,在肝胆管、胆囊内检获大量虫体而确诊。
近年来也用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辅助诊断。
(二)治疗
1.吡喹酮 犬、猫50~75mg/kg体重,一次口服。猪20~50mg /kg体重,一次口服。
2.丙硫咪唑 犬、猫30mg /kg体重,口服,每天一次,连用12d。
3.六氯对二甲苯 犬、猫50mg /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10d。
(三)预防
1.治疗病畜、病人 对疫区的猪、犬、猫和人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
2.防止人、畜食入活的囊蚴 疫区禁止用生的或半生的鱼虾及其下脚喂饲猪、犬、猫,人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注意生、熟食的厨具要分开。
3.管好人、畜粪便 对人、犬、猫、猪的粪便应堆积发酵后作肥料。防止人、畜粪便流入鱼塘,尤应禁止在鱼塘边修建厕所、猪舍。鱼塘改用牛、羊粪便作肥料。
4.杀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 可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用药物杀灭螺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