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专栏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人体寄生虫专栏

夏日烧烤季,警惕旋毛虫

时间:2021-05-28 12:41 点击数:5305 作者:卢艳

夏天来了,入夜之后伴着阵阵蝉鸣,与三五好友相约围坐,烤肉加美酒,最是舒爽惬意。可是快乐撸串的同时,一种寄生虫病可能已经盯上你了!烧烤类食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其外焦里嫩的美味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这样的肉可能里面并没有完全熟透,直接食用的话有可能引起旋毛虫病。

0001.png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又称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Owen,1835) Railliet, 1895],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在同一宿主的小肠和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如猪、野猪、狗、鼠、猫、熊、狐、牛、羊、马等均可作为旋毛虫的宿主。在我国已在26个省(区、市)发现有猪旋毛虫病分布,15个省(区、市)有人体旋毛虫病暴发报告。

0002.png

旋毛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旋毛线虫属( Trihcnella)。虫体细小,雌雄同体。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在宿主体内发育过程分为成虫、脱囊期幼虫、移行期幼虫和成囊期幼虫4个阶段。人或哺乳动物吞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幼虫在胃中子囊包内逸出,钻入十二指肠及前段空肠的肠黏膜中,在2天内经4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即死亡,自肠腔排出体外。部分雌虫重新侵入肠黏膜内,有的还可在腹腔或肠系膜淋巴结处寄生。约在感染后5~7天受精后的雌虫开始产出幼虫,并可持续产幼虫4~16周。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幼虫1500~2000条左右。少数新生幼虫从肠腔排出体外,大多数在黏膜内经淋巴-血液循环到达宿主全身,此为移行期幼虫。幼虫只能在横纹肌发育成长。幼虫寄生的部位以膈肌、肋间肌、咀嚼肌、舌肌、颈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腓肠肌等为多见。幼虫定居后迅速生长发育,约4周后在其周围形成梭状包囊,称为成囊期幼虫。囊包内含1~2条幼虫,多在半年后钙化,钙化囊包内的幼虫可存活数年,甚至可达30年。成囊期幼虫被宿主吞食后重复其生活史。不同地区的旋毛虫,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差异明显。旋毛虫囊包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囊包内的幼虫在-15℃环境可存活20天;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但旋毛虫幼虫不耐热,肉块中心温度达到71℃时即可杀死囊包中的幼虫。

0003.gif

旋毛虫生活史(引自https://www.cdc.gov/dpdx/trichinellosis/index.html

人体感染主要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肉制品引起,比如未烤熟的肉类、过桥米线里没有充分加热的肉片等。旋毛虫病具有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等特点。人体感染后的症状发热、皮疹、肌肉疼痛、面部或眼睑水肿等,重症患者可因肺炎、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而死亡。

旋毛虫病听起来可怕,但可以预防。预防措施包括:1. 改变不良烹饪方法,提倡熟食,改变吃生肉或半生肉的饮食习惯。2. 肉类尽量熟透后食用,注意酱油及醋等常用调味品无法杀死旋毛虫,冷冻、熏烤、腌制及曝晒等亦不易杀死囊包幼虫。3. 制作熏肉或腌肉时,应使用经严格检疫的肉类进行再加工。4. 生熟砧板、刀具、器皿应分开,防止餐具被生肉屑污染。5. 加强肉类的检验检疫,提高肉类食品安全保障。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旋毛虫,一定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检测。


[关闭]
上一页:夏日游泳玩水,警惕“食脑虫”感染... 下一页:46岁大姐脖子上的“黑痣”,原来是吸血的蜱虫...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