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专栏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人体寄生虫专栏

46岁大姐脖子上的“黑痣”,原来是吸血的蜱虫

时间:2023-08-10 10:17 点击数:11305 作者:蔡玉春、李元元

4月,春暖花开,适合户外活动,46岁的刘女士(化名)这天闲来无事,在小区遛弯。看到路边的绿化带发出新芽,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向她招手,就驻足观看了一会,并凑近闻了闻花香,就散着步回家了。这一无心的动作,却埋下了一个隐患。

毫无察觉的刘女士开心地度过了一天,晚上睡觉前正像往常一样,洗漱好,涂点护肤品,准备睡觉。不经意间瞅了一眼镜子里的自己,竟发现在脖子上有个黑色的东西在上面……好像是一个虫子?但不是很确定,老公也不在家,大声喊来了女儿。母女两个挤在狭小的卫生间的镜子前研究了好久,慌乱的刘女士很着急,脑袋里想着无数种病症。女儿用手机在网上搜索,感觉像传说中的蜱虫。若真是蜱虫,那可就惨了,女儿查到很多挺吓人的新闻,什么“小小的蜱虫有多可怕,致死率达到30%!”

0001.jpg

“这种轻则吸血重则可致命的蜱虫,就藏在孩子爱玩的地方!”“别再查了,赶紧去医院吧!”刘女士更着急了。母女两个赶紧打车去了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急诊医生发现那个小虫的前肢和口器咬住病人皮肤,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看上去就像长了一颗黑痣,急诊医生看过把虫取下来,交给刘女士,并很抱歉地说,蜱虫的致病性,他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知道上海有家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可能会知道更多。

0002.jpg

次日,刘女士带着小虫子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寄生虫病检测中心咨询检测。媒传热带病室的专家把那个小虫取来进行专业鉴定。专家先肉眼观察,发现虫体有假头和躯体两部分,足四对,有生殖孔,躯体椭圆形,背腹扁平,初步鉴定为成蜱。将蜱放置组织解剖镜下做进一步鉴定,蜱无眼,有缘垛,假头基呈矩形;须肢外缘向外侧中度突出,成角状,须肢第3节有背刺,腹刺长,约达第2节中部;基节Ⅱ~Ⅳ内距稍大,超出后缘,足基节Ⅳ内距约与基节Ⅱ、Ⅲ内距等长;盾板呈亚圆形,鉴定该蜱为长角血蜱。

0003.png

那么问题又来了,被长角血蜱叮咬了,会得哪些疾病?这是刘女士肯定要问的问题,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小编在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蜱一旦摄入病原体后,整个生活史各阶段(幼蜱、若蜱及成蜱)都具有感染性。蜱虫的叮咬和蚊子不太一样,蚊子叮咬以后一般马上有感觉,蜱虫叮咬以后,具有麻痹性,所以进入人体的时候不痛不痒,因此不容易马上被发现,有的患者被蜱叮咬较长时间,才发现自己皮肤上长了一个东西,就诊后才知道是蜱虫趴在身上吸血。而蜱在此吸血过程中,携带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口器进入宿主体内,宿主体内病原体也可以通过口器进入蜱体内,口器就是病原体“中转站”。而蜱虫在宿主身上粘附时间越长,宿主获得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0004.png


蜱虫还可以传播哪些疾病?

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

这就是传说的致死性很强的病毒。2009 年到 2010 年之间,河南信阳市的一些地方频繁出现村民被蜱虫咬伤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并在媒体上报道,人们后来发现其元凶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蜱还可传播莱姆病,立克次体病,无形体病,巴贝虫病等。

说起巴贝虫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和浙江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于2019年,在浙江丽水查出一例巴贝虫病,把病原体巴贝虫经BALB/c小鼠传代,建立了动物模型而人巴贝虫病除能经蜱传播外,还能通过输注被感染的献血者的血液制品而传播,因此还应警惕无症状带虫者作为献血者经输血传播。

0005.png

红细胞中的巴贝虫

刘女士来拿结果了,工作人员给她解释了蜱虫叮咬潜在的风险。并嘱咐她要随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若有相应症状,可以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筛查巴贝虫病,可以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筛查新型布尼亚病毒。

 

01哪些地方有蜱?

 

蜱,也叫草爬子,属于蛛形纲,和蜘蛛、螨虫是亲戚。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盾板的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的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蜱虫约 100 种,软蜱科蜱虫 10 种。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房屋的缝隙中。此外,蜱是不会飞翔或者跳跃的,这就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一般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如趴在草尖或者树尖。这时蜱可通过特殊感觉器官感知到宿主热量或者二氧化碳,一旦有人走过,它会疯狂的晃动身体,有一根足接触到了人,会迅速勾住,一瞬间就爬到人身上进行叮咬吸血。

0006.png

02户外活动怎么防护?

蜱虽然不易发现,但是并非无法防护。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要小心防护以避免被蜱叮咬。比如在有蜱出现的区域,穿长袖衣服,戴帽子,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最好戴上帽子,做好个人防护,注意穿着光滑的浅色的衣物,这样蜱不容易附着,即使有蜱虫附着,也容易辨认。同时,可以使用合适的驱虫药水,避免被蜱咬伤。游玩的时候注意不要随便席地而坐、乱摸牲畜或者在森林露宿。从野外回来,尽快洗澡检查。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都是蜱喜欢的寄生之处,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蜱在叮咬。如果带宠物去郊游的话,回来的时候要特别检查宠物身上是不是被蜱叮咬附着上了,检查的部位也要注意,主要包括耳朵后面、颈部、腋窝后面,这些是容易被蜱叮咬的地方。

 

 

03被蜱咬了怎么办?

蜱的口器非常特别呈倒钩状,叮完以后与皮肤连接非常紧密,一旦发现蜱虫叮咬,切忌用手或镊子生拉硬拽,因为这样蜱虫反而会在皮肤上抓得更紧,最后可能会拉断就把口器留在皮肤里,就会把虫子携带的病原体带到人体中,引起一些传染性疾病。因此,强烈建议去医院处理,不要自行处理。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镊子或小棍子轻轻地将其挑拨下来。如果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及出现红斑等症状,千万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邵中军, 我国重要蜱传疾病及传播媒介研究概述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1,4: 293-299.

2.宋鹏, . 田鼠巴贝虫丽水分离株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变化,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2,40 (4)493-499.

3.王飞. 正是踏春时节,识蜱防蜱学起来,虫虫科学咖啡馆公众号.

4.康西西不疼也不痒,怎么就被它咬了?中国海关科学技术中心公众号.

 

 

文章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科普项目资助

(编号21DZ2303700)

图片仅供科普宣传使用,不用做任何商业用途,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作者:蔡玉春、李元元

编辑:周丹丹

审核:陈家旭、张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健康教育咨询与检测中心、媒传热带病室供稿



[关闭]
上一页:夏日烧烤季,警惕旋毛虫... 下一页:巴贝虫病诊断标准知多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