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03-24 08:23 点击数:459 作者:寄生虫病所
中疾控寄生虫病所原研的灭螺药物吡螺脲作为防治重要螺传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肝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等)的有力防控手段,对钉螺、福寿螺、豆螺等多种媒介螺杀灭高效,且对非靶生物低毒、环境友好;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所段李平团队与云南大学周莹课题组采用“多重组学—pull-down‘钓靶’—计算对接—荧光探针”综合策略阐明了吡螺脲的作用靶点和杀螺机制。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吡螺脲显著下调螺类的“糖类和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相关通路,对糖酵解通路影响较大。以此为线索,采用化学蛋白质组学pull-down“钓靶”策略,确定了糖酵解通路关键限速酶PFK是吡螺脲的灭螺作用靶点。吡螺脲可剂量依赖地抑制PFK的酶活性、含量和表达量,引发螺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螺死亡。计算机分子对接也表明吡螺脲与PFK结合模式良好,结合位点为N1变构位点。这一发现为开发特异性靶向PFK的媒介螺防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以Unveiling phosphofructokinase as the key target: an innovative strategy combining pull-down assays with optical imaging for snail-killing mechanism exploration为题发表在2025年Science China Chemistry。
本所郭云海研究员和陈盈助理研究员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王味思副研究员为共同一作,李石柱研究员、段李平研究员和周莹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