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粘度敏感荧光探针技术阐释灭螺新药吡螺脲的杀螺机制

时间:2024-10-23 11:23 点击数:352 作者:寄生虫病所    

  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不仅导致水稻减产达20%以上,还是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病的重要中间宿主。本所段李平研究员团队研发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新型灭螺药物吡螺脲具有靶向杀螺效果,前期与云南大学周莹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吡螺脲对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初步判定其作用靶器官为肝脏。粘度作为生理微环境的重要参数,在肝损伤的早期就出现异常变化,实时检测肝损伤过程中的粘度变化对确定吡螺脲杀螺靶器官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无创体内可视化方法,粘度检测仍然受到限制。

  近期,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在线刊发了Mechanism study of the molluscicide candidate PBQ on Pomacea canaliculata using a viscosity-sensitive fluorescent probe论文,通过设计、合成粘度荧光探针NCV,在福寿螺体内可视化观测到吡螺脲作用后螺肝脏微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结合抑制剂和染色技术确认了吡螺脲作用的靶器官为福寿螺的肝脏,为进一步阐明杀螺机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A Multiplex PCR Assay for Simultane... 下一页:中国上海市污水中的肠道原虫监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