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From control to elimination: 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malaria along the China-Myanmar border

时间:2021-01-15 10:34 点击数:611 作者: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夏志贵团队近期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发表了题为“From control to elimination: 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malaria along the China-Myanmar border”的专著文章。近10年来,中缅边境地区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该地区正经历从控制到消除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边境地区疟疾的流行病学,以确定从控制到消灭疟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利用中国疟疾病例信息报告系统和缅甸国家疟疾防治规划,收集中缅两国的疟疾报告病例信息,以及缅甸18个边境县和23个乡镇的资料。利用ArcGIS2014年和2018年县乡年度寄生虫指数(API)进行空间制图。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价了边境两侧疟疾流行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边境县(乡)疟疾报告病例数和致病菌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我国18个边境县共报告疟疾病例392例,其中本地病例占8.4%,输入性病例占91.6%,最高的API0.11)出现在盈江县。自2017年以来,无本地病例报告,但2018年报告了164例输入性病例,97.6%是从缅甸输入的。2014年,缅甸23个边境乡镇平均API显著高于中国18个边境县(P<0.01)。2014-2018年,缅甸API显著下降(P<0.01)。2018年,缅甸边境乡镇中API介于0-1之间的乡镇数量增至15个,而2014年只有5个,而API>10的乡镇仍有4个。间日疟原虫是边境地区的优势种。中国18个边境县的疟疾报告病例数和间日疟感染率与缅甸23个乡镇的疟疾报告病例数和间日疟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了在该地区实现消灭疟疾,防止中国疟疾消除后在边境地区的再传播,仍然需要持续的政治、经费和科研方面的支持。




[关闭]
上一页:Genomic epidemiology of antimalaria... 下一页:中国东部自非洲返乡人员的恶性疟原虫Kelch 13(PfK13)和泛素...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