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浙江南部野生啮齿动物中隐孢子虫的跨种传播及其对公共卫生潜在影响研究

时间:2024-08-06 10:36 点击数:365 作者:寄生虫病所    

  在全球范围内,野生啮齿动物数量庞大,它们是隐孢子虫的主要宿主。然而,我国关于野生啮齿动物中隐孢子虫的基因遗传数据相对匮乏。鉴于此,我们在中国浙江省南部的三个地理区域捕捉了370只野生啮齿动物,并研究了其隐孢子虫的流行率和遗传特性。我们从每只啮齿动物的直肠中采集了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了DNA。为准确鉴定啮齿动物的种类,我们利用脊椎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的扩增和测序方法。对于隐孢子虫的检测,我们采用PCR扩增和测序了其核糖体RNA小亚基基因。在亚型的鉴定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C. viatorum和C. parvum的阳性样本,并对它们的60kDa糖蛋白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70只啮齿动物有7%的个体携带隐孢子虫。可分为五个啮齿动物种:黑线姬鼠(36), 社鼠(75), 黄毛鼠(18), 褐家鼠(155), 和黄胸鼠(86),它们的隐孢子虫阳性率依次为8.3%、5.3%、11.1%、7.1%和7.0%。序列分析揭示了三种隐孢子虫种类:C. parvum(4株)、C. viatorum(1株)和C. muris(1株),以及两种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rat genotype IV(16株)和C. mortiferum-like(4株)。此外,我们还鉴定出两种C. parvum亚型(IIdA15G1和IIpA19)以及一种C. viatorum亚型(XVdA3)。

  这些发现充分证明了浙江省南部野生啮齿动物种群中存在多种适应啮齿动物以及可能引发人畜共患病的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因此,这些野生啮齿动物在隐孢子虫的自然传播以及向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宿主扩散过程中,很可能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发表在2024年7月1日的Parasite。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黑龙江省褐家鼠是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潜在储存宿主:高流行率、遗传异质性及人... 下一页:Species-Level Taxonomy and Diversit...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