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黑龙江省褐家鼠是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潜在储存宿主:高流行率、遗传异质性及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时间:2024-08-08 13:34 点击数:314 作者:寄生虫病所    

  毕氏肠微孢子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真菌,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之间。由于褐家鼠与人类的密切接触及其广泛的区域分布,这些大鼠是重要的病原体储存宿主。为了评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人畜共患病传播潜力,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四个城市的817只褐家鼠进行了分子调查。通过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的PCR扩增对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了基因分型。利用系统发育和相似性分析来研究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的人畜共患病潜力和遗传特征。在817只棕色大鼠中,总感染率为33.3%(272/817)。共鉴定出75种基因型,包括14种已知基因型D(n=167)、A(n=15)、HLJ-CP1(n=12)、WR8(n=6)、EbpC(n=2)、BEB6(n=1)、CS-4(n=1)、CHPM1(n=1)、Henan-II(n=1)、HNH-22(n=1)、HNH-25(n=1)、I(n=1)、JLD-XI(n=1)、SDD5(n=1),以及61种新基因型,分别被命名为SHWR1(n=10)、SYSWR1(n=2),以及从SHWR2到SHWR17、SYSWR2到SYSWR36和QTHWR1到QTHWR8(各n=1)。此外,有10个样本表现出混合基因型感染,包括D+A(n=3)、D+EbpC(n=1)、D+HLJ-CP1(n=1)、D+SHWR1(n=1)、D+SHWR16(n=1)、D+SHWR17(n=1)、SDD5+WR8(n=1)和CS-4+SYSWR36(n=1)。系统发育分析将基因型分为三大类:第1组(n=67)、第2组(n=5)和第9组(n=3)。黑龙江省褐家鼠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高流行率和遗传多样性表明褐家鼠传播该病原体。携带毕氏肠微孢子虫的褐家鼠能够传播人畜共患病,构成对当地人群的严重威胁。因此,必须提高对褐家鼠所带来的危险的认识,采取措施减少其数量,以防止环境污染。

  本文发表在2024年7月25日的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DOI 10.3389/fvets.2024.1426384)。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中国浙江南部野生臭鼩隐孢子虫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变异性研究... 下一页:浙江南部野生啮齿动物中隐孢子虫的跨种传播及其对公共卫生潜在影响研究...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