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Transmission risk evaluation of transfusion blood comtaining low-density Babesia microti.

时间:2024-06-26 15:19 点击数:369 作者:寄生虫病所    

  巴贝斯虫是一种独特的顶端复合体寄生虫,侵入宿主红细胞并在红细胞中增殖,可通过输血传播,导致输血传播巴贝斯虫病。然而,在输血前检测血液中的巴贝斯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输注含有低密度微小巴贝斯症(B.microti)的血液的风险尚不清楚,这可能威胁到公众健康。本研究通过输注了含田鼠巴贝虫不同感染率和感染密度的全血,建立感染BALB/c小鼠模型。显微镜检查、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评估小鼠模型的感染状态。同时,巢式PCR检测具有系列浓度的纯微小芽孢杆菌DNA样品和具有不同密度的微小芽孢杆菌感染的红细胞的全血样品来获得微小芽孢杆菌的限度。此后,将微双歧杆菌密度低于嵌套PCR检测极限的小鼠全血和感染微双歧杆菌的人类血液样本输注到健康小鼠中,以评估小鼠模型中的传播风险。通过显微镜检查、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ELISA评估这些小鼠的感染状态。结果显示,接种不同密度的小白鼠,感染率在不同天数达到峰值。总体而言,血液中微小双歧杆菌密度越高,感染率峰值就越早达到。感染小鼠血液中针对微小双歧杆菌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在感染的前30天急剧增加,在感染后60天达到峰值,此后保持高水平。微小双歧杆菌DNA和寄生虫密度的套式PCR检测限分别为3 fg和5.48个寄生虫/mL。含有极低密度微小双歧杆菌的全血和感染微小双歧杆菌后的人类血液样本可以感染小鼠,这证实了用低密度微小芽孢杆菌输血的传播风险。结论:含有极低密度微小双歧杆菌的全血在小鼠和小鼠之间或人和小鼠之间输注时具有很高的传播风险,这表明政府、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考虑将巴贝斯症检测作为献血或输注前的强制性检测。

  本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健教中心蔡玉春副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徐斌主任技师为并列第一作者。郑彬研究员,陈家旭研究员和内蒙古大学胡薇教授为通讯作者。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The bacterial patterns suggesting t... 下一页:中国浙江南部野生臭鼩隐孢子虫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变异性研究...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