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8-12-25 16:37 点击数:695 作者:蔡玉春
国家寄生虫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于2018年12月19日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了2018年度工作总结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第二军医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江苏大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大学等16家子平台单位的专业人员及平台专家组专家出席了会议。
国家寄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于2004年创建,原在科技部资助的“重要寄生虫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支持下启动,并于2017年成为“国家寄生虫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现更名为“国家寄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历程14年的建设与运行,项目建立了我国数量与种类最全的寄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多种寄生虫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新技术30多项;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提升了我国寄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内外重大科研、教学培训、科普、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平台负责人周晓农研究员对平台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各子平台分别汇报了2018年的工作进展,平台秘书处汇报了2018年的工作不足及解决方案。会上为上传寄生虫虫种资源优秀图片获奖者进行了颁奖。截止2018年底,资源库为国内外的152项科研项目及82家科研机构提供实物资源有7大类28621件资源进行实物共享,包括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服务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协助发表研究论文288篇,其中SCI收录106篇。资源库还为38个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及10所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提供86次寄生虫病教学服务,培训及教学1.5万人次。在社会服务方面,资源库为临床、动物检疫、植物保护的咨询检测服务共计7万余人次,检测动物2万头次、检测植物1千余次。下设的3个展示馆全年社会各界开放,拍摄出版健康教育片7部,其中《谨防肺吸虫病》获得2013年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奖。
近年来,平台已经为多项重大科研课题提供了资源服务和数据支撑,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等项目。此次会议特别针对平台支撑相关科研项目的资源收集与研究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为下一步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扩展平台资源种类和数量,提升服务水平进行了研讨。会议特邀了广州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吴忠道教授做了“输入性双脐螺与非洲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专题学术报告,受到了各子平台科研人员的欢迎。各子平台分别就各自专业领域对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并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研究并制定了2019年的工作计划,提出未来创建国内最大、种类最全的寄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