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9-04-02 15:04 点击数:2165 作者:张颋
来自甘肃的青年小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最高41.3℃,并伴有畏寒、寒战、腹胀、食欲差,辗转就诊后被确诊为黑热病,给予抗感染,升白细胞,输注红细胞及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才缓解了症状。
小李得的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一种寄生虫病。黑热病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咬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过去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于1958 年基本消灭,但近年来有些地区疫情回升,有“死灰复燃”之势。该病的潜伏期—般为3~6个月,最短仅10天左右,最长的达9年之久。但由于不是常见病,往往被忽视。我国的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四川、河南、河北均有报告病例,犬源型(山丘型)是中国黑热病流行的主要类型,通过白蛉叮咬病犬或病人而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黏膜、胎盘或输血传播接触进行直接传播。传播媒介灵活,波及地区广泛,加大了这一疾病的控制难度。
凡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在白蛉季节内(5-9月)有流行区居住史的人员,如有长期不规则发热, 脾脏呈进行性肿大等。应及时去感染科就诊。诊断方法包括,1.免疫诊断法:检测血清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用于诊断黑热病,仅需微量血清即可,还可用于疗效评价。2.分子生物学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探针技术检测黑热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敏感性、特异性高,但操作较复杂。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现在市面上常用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很强的杀虫作用,疗效迅速而显著。如锑剂治疗3疗程仍未愈者,称之为“抗锑剂”患者,则须用非锑剂治疗。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等。
黑热病是可防可控的,可结合黑热病的传播特点和流行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1.平常多补充些富含维生素C或B类的水果蔬菜或者钙片。另外,水果和蔬菜一定多洗几遍。
2.相关政府管控传染源,一些流浪狗,流浪猫,尽量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流动性太大会加大黑热病的传播面。
3.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政府派一些人对阴暗潮湿的场所进行清理,我们个人及时搭好帐篷,减少野外露营。
4.开展相关调查监测,当附近区域出现新发的犬或人黑热病病例时,对辖区内犬只开展抽样监测,及时发现染病动物。
5.相关部门积极宣传,提高居民和养殖户防范黑热病的卫生意识和异常情况报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