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专栏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人体寄生虫专栏

鱼肚子中惊现面条状寄生虫

时间:2023-05-16 12:27 点击数:18094 作者:卢艳

前不久,来自江苏徐州的朱先生钓鱼后回家杀鱼,在鱼肚子中取出两条一直蠕动的面条状异物。朱先生说,原以为是面条,用手甩了一下,然后发现那个东西一直在动,最后得知是寄生虫,约60厘米长,一共两条,全部丢掉了,太吓人了,钓鱼那么年,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另一位来自湖北黄冈的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黄女士称鱼肚子打开一看,里面全部都是白色的像面条一样,也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们不禁疑问这真的是寄生虫吗?网友评论称“它的宽度和褶皱边缘真的很像宽面;真的是吃面的和不吃面的都沉默了。” 那么这些视频中的到底是什么虫呢?又怎么会到鱼的肚子里呢?

0001.png 0002.png


从视频中的画面来看,这种虫应该是舌状绦虫。舌状绦虫(Ligula intestinalis)从分类学上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多节绦虫亚纲、假叶目、裂头科,是以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的腹腔缘虫,鱼类是受侵害的对象。

想要知道这种虫是怎么到鱼的肚子里,首先要了解舌状绦虫的生活史。舌状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水鸟的肠道中,产下的虫卵随水鸟的粪便排入水中,孵出的幼虫叫做钩球蚴。钩球蚴在水中游动,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或镖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鱼类也就是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鱼的肠壁到达腹腔,在鱼类腹腔内发育为裂头蚴,鱼被水鸟捕食,裂头蚴在水鸟的肠道内发育成熟,产下虫卵,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活史。视频中看到的虫,就是舌状绦虫的裂头蚴,乳白色,肉质肥厚,虫体扁平,呈带状但不分节,体表略有皱纹,虫体长度从3cm~4 cm到数米,俗称“面条虫”。有时候,1条鱼的肚子里有多达10条以上的面条虫,寄生虫的重量达到鱼体重的1/3

0001.jpg

舌状绦虫生活史(引自Trends in Parasitology, Volume 38, Issue 4, April 2022, Pages 344-345.

舌状绦虫的裂头蚴寄生于鲫、鲤、鲢、鳙、鳊鱼以及一些野生杂鱼体腔中,据报道有11科上百种经济鱼类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此病在我国流行很广,从小水面的池塘到湖泊、水库及江河均有病例。被寄生的鱼身体瘦弱、肚子特别大,常常被误认为怀有鱼卵。鱼膘被压迫而不能充气,病鱼常侧游或腹部朝上,游动缓慢无力。剖开鱼腹,就可以看到腹腔内充塞白色卷曲的带状虫体,内脏器官受挤压,产生变形萎缩,正常机能受抑制或遭破坏,引起鱼体发育受阻,摄食和逃避敌害的能力极低,无法生殖,最终死亡。有时,裂头蚴还会破坏鱼的腹壁,或从咽部进入嘴和鳃,钻出体外,导致鱼更快死亡。

鉴于舌状绦虫病对渔业生产的危害较重,必须尽早防治,截断其发育阶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防止其繁殖和蔓延。可以在春天清塘,晒干塘底,用生石灰杀灭虫卵;用漂白粉20mg/L清塘可杀灭虫卵和剑水蚤;如有条件尽量驱赶鸥鸟杜绝传染源;及时捞除病死鱼,或用药物杀灭第一中间宿主等。

目前尚无人类感染舌状绦虫的病例报道,舌状绦虫对人体的危害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食物,不喝生的或未彻底加热的水,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和器皿等分开,不随便吃野味;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


[关闭]
上一页:民间偏方生吃小青蛙治腰痛,结果得了脑曼氏裂头蚴病... 下一页:夏日游泳玩水,警惕“食脑虫”感染...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