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6-02-13 10:49 点击数:748 作者:陈绅波
从东南亚特别是中缅边境地区进入我国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时有报告。另外,这一 地区的恶性疟原虫遗传变异信息尚不明确。目前,我国间日疟病例有越过东南亚边境输入的趋势,尤其是中缅边境地区(CMB)。 迄今为止,对该地区间日疟原虫的遗传多样性知之甚少。 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来自 CMB 间日疟疾患者的 P. vivaxolate (CMB-1) 的首次基因组测序。 测序数据与 96.43% 的间日疟原虫萨尔瓦多 I 参考菌株 (Sal I) 基因组对齐,覆盖率为 7.84 倍,并与 14 条 Sal I 染色体的 98.32% 对齐。 使用从头组装方法,我们生成了 8,541 个支架并将总共 27.1 Mb 的序列组装到 CMB-1 支架中。 此外,我们确定了所有 295 个已知的 virgenes,这是疟疾寄生虫中最大的亚端粒多基因家族。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P.提供了重要基础。 间日蚊种群遗传学。研究还表明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很多表面变异抗原基因处 于正向选择压力之下,使得疟原虫能够快速适应宿主的免疫系统,也加重了治疗的难度。
本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高级工程师沈海默,通讯作者是陈军虎研究员。该文发表在Mem Inst Oswaldo Cruz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