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03-03 10:43 点击数:504 作者:寄生虫病所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是一种全球性人畜共患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寄生虫之一。该文章基于2004-2022年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国家棘球蚴病监测项目数据,通过多维度分析揭示了我国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004到2022年间全国累计报告棘球蚴病89,844例,年均发病率为3.45/百万人口。囊型棘球蚴病占80.9%(72,676例),泡型棘球蚴病占12.8%(11,465例)。流行病学特征呈现显著差异:女性发病率(3.87/百万)高于男性(3.05/百万);30-4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41.15%);牧民(38.76%)和农民(37.82%)为主要感染群体。地域分布高度集中,西藏(281.78/百万)、青海(59.66)等7个西部省份贡献了全国98.12%的病例,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CE 155.51/百万,AE 46.95/百万)。19年期间,综合防控策略取得显著效果:居民感染率从2004年的3.8%降至2022年的0.04%,家畜(1.33%→0.88%)、啮齿类动物(1.30%→0.92%)和家犬(1.26%→0.44%)感染率同步下降。手术救治率39.45%,总体病死率5.23%。趋势预测显示,2023-2030年预计新增病例20,096例,需治疗存量病例45,323例,年发病率将下降48.41%。研究揭示当前的棘球蚴病防控挑战包括:泡型棘球蚴病治疗困境、野生动物宿主传播链难以阻断和跨区域传播风险。
2025年2月14日,研究成果以“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pidemiology of echinococcosis in China based on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data 2004–2022”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n(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1区,影响因子14.3)杂志上。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