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抗疟老药咯萘啶在治疗细粒棘球蚴病上的新用途

时间:2020-05-18 10:03 点击数:854 作者:寄生虫病所    

阿苯达唑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首选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药物。然而,阿苯达唑存在体内疗效差、血药浓度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并需较长时间连续治疗。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细粒棘球蚴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从现有临床应用药物中发现新用途即为“老药新用”,与新药研发相比,具有成本低、花费少、风险低、耗时短的优势。通过“老药新用”这种方法可以为被忽视的疾病带来真正的希望。

基于“老药新用”这一设计思想,本所段李平研究员与新疆医科大学张文宝教授合作利用前期建立的体外细粒棘球蚴筛选模型,对现有上市药物库进行了系统的表型筛选,获得了一个具有较高抗细粒棘球蚴活性的抗疟老药——咯萘啶。咯萘啶杀灭细粒棘球蚴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原头蚴的LC50值为49.0 μM,优于一线治疗药物阿苯哒唑(LC50 = 79.2 μM);体内实验中,咯萘啶腹腔注射57 mg/kg/day组和口服57 mg/kg/day组的包囊死亡率达100%和90.7%,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的包囊重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8.7%和42.4%(p < 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小鼠对咯萘啶的各剂量方案均耐受良好,小鼠的外观、行为、精神状态及生化指标均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肝、肾、脾等脏器的检查结果均与正常小鼠无异。老药咯萘啶可作为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抗细粒棘球蚴候选化合物开展对大型哺乳动物细粒棘球蚴病的药效学评价。

该文刊发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 李军教授与王味思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段李平研究员与张文宝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Multiplex cytokine and antibody pro... 下一页:我国非青藏高原地区囊型棘球蚴病流行因素分析...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