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Metabolome alterations in Clonorchis sinen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tribendimidine in vivo

时间:2022-08-08 15:21 点击数:1054 作者:寄生虫病所    

    三苯双脒(TBD)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在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方面效果同样显著。在本研究中,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TBD给药后大鼠体内华支睾吸虫(C.sinensis)代谢组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以通过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分析探索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病的可能作用靶点。减虫率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吡喹酮(PZQ,阳性对照药物)和TBD单剂量200 mg/kg治疗24小时后对大鼠体内的华支睾吸虫有显著影响。共有173种代谢物标准品(126种氨基酸、10种磷脂和37种脂肪酸)被用于基于MS的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共检测到32种氨基酸、71种磷脂和27种脂肪酸,其中药物治疗组中10种氨基酸显著减少,四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六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和一种磷脂酰肌醇(PI)显著增加。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的脂肪酸均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TBD给药导致参与能量消耗代谢途径的氨基酸减少,磷脂代谢途径中磷脂酶2(PLA2)水解产物溶血磷脂的增加。溶血磷脂含量增加会破坏细胞膜,增加膜通透性,甚至导致暴露于可被宿主抗体攻击的内部抗原。因此推断TBD给药后,华支睾吸虫体内细胞膜的破坏、体内抗原的暴露和能量的消耗可能是造成其损伤和死亡的原因。这个问题可在将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张皓冰研究员,第一作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魏玉芬博士,上海大学转化医学部刘心如博士为共同一作。于2022年6月发表在《Acta Tropica》。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ENDING THE “NEGLECT” TO END NEGLECT... 下一页:Prompt and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