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Antimalarial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in China, 2016–2020

时间:2021-12-16 15:20 点击数:732 作者:寄生虫病所    

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青蒿素类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已成为全球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消除疟疾的最大威胁之一。通过对抗疟药物耐药性监测,可为国家抗疟药物使用规范和用药政策提供可靠的佐证。本研究通过体内治疗效果随访监测,评估双氢青蒿素-哌喹和氯喹分别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的疗效。同时,对主动或被动监测发现的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样本进行了抗性相关分子标记PfcrtPfmdr1PfdhfrPfdhpsPfK13的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发现,目前双氢青蒿素-哌喹能够有效治疗恶性疟患者,其治愈率>90%,所有间日疟感染经氯喹治疗后100%治愈。通过疟原虫抗性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相关基因Pfcrt野生型CVMNK是最常见的单倍型(70.1%1,747/2,492),但是仍有19.4%484/2,492)显示三重突变单倍型CVIET。此外,完成了228个恶性病例分离株的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性相关基因PfdhfrPfdhps的测序,其突变率较高,分别为98.7%95.2%的高突变率。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PfK13共检测到54个非同义突变,突变率为3.5%87/2,483),A578S为最常见的突变,其次是Q613E6.9%6/87)。总之,本研究显示双氢青蒿素-哌喹和氯喹作为我国恶性疟和间日疟的一线治疗药物仍然有效。但是,随着我国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目前已发现在输入性病例的抗性分子标记显示抗性相关基因的高突变率,因此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继续开展耐药性监测仍是消除后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黄芳研究员是第一作者,该文发表于China CDC Weekly,2021,3(17):366-371.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Risk Evaluation of Pathogenic Intes... 下一页:塞拉利昂-中国寄生虫病检测和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和影响...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