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Engagemen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in control of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 in China

时间:2021-04-21 16:14 点击数:673 作者:寄生虫病所    

土源性线虫主要包括钩虫、蛔虫和鞭虫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全球导致的疾病负担达338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在我国土源性线虫的推算感染人数达2912万。土源性线虫在我国的流行由来已久,1950年寄生虫病所名为华东分院期间,就开展了钩虫病等土源性线虫病相关的调查。此后,寄生虫病所及其土源性线虫病研究科室几经更名,直至2002年,变更为寄生虫病的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室,主要负责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等的防控工作。

20世纪以来,寄生虫病所在国家卫健委领导下共开展了3次全国性的土源性线虫病调查,摸清了当时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状况。1988-1992年第一次寄调结果显示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53.58%,推算感染人数为5.36亿;2001~2004年第二次寄调结果显示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推算感染人数为1.29亿;2014-2016年第三次寄调结果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4.49%,推算全国感染人数约2 912万。21世纪以来,寄生虫病所在国家卫健委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体系。2006年开始,在全国22省(区、市)建立了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环境传播因素监测。自2016年开始,监测范围扩展到全国30省(区、市)的200余个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6年的20.88%下降至2018年的1.29%。在防治工作方面,2006-2009年寄生虫病所在国家卫健委领导下在全国8省(区)设立了8个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3年间示范区驱虫达643.27万人次,健康教育达422.79万人次,且人群感染率下降率达75%以上,并探索出了“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与“四改一驱虫”(改水、改厕、改善环境、改变行为和药物驱虫)的防治措施,大大带动了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2019年开始,我国在9省(区、市)的12个县(市)设置了土源性线虫病防治项目试点,继续探索新时期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寄生虫病所在土源性线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如制定了《肠道蠕虫检测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的卫生行业标准(WS/T 570—2017)、自主研制合成新药三苯双脒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等。

经过近70年的防控,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由第一次寄调的53.58%下降至第三次寄调的4.49%,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实现《2016-2020年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同时,将推进我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进入传播控制与阻断阶段。新时期寄生虫病所将总结经验,科学分类施策,争取早日消除土源性线虫病。

    该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朱慧慧,通讯作者为陈颖丹研究员,发表于Advances in Parasitology, Volume 110, 2020.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National surveillance on soil-trans... 下一页: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 — Ch...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