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03-14 11:36 点击数:168 作者:寄生虫病所
红细胞内寄生虫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是导致人类巴贝虫病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已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新兴威胁。解析该病的致病分子机制对开发新型诊断和预防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评估了田鼠巴贝虫表面抗原1(BMSA1)和血清反应性抗原5-1-1(BMSA5-1-1)预免疫对感染的防护作用。结果显示,500微克/毫升的重组BMSA1(rBMSA1)和重组BmSA5-1-1(rBmSA5-1-1)在体外分别对田鼠巴贝虫入侵产生42.0±3.0%和48.0±2.1%的抑制率。血涂片分析表明,在感染后第7天(dpi),rBMSA1组、rBmSA5-1-1组与仅感染田鼠巴贝虫的对照组相比,感染峰值分别为19.6%、24.7%和46.7%。血常规检测显示,在0-28 dpi期间,两个抗原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感染对照组。此外,两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持续高于感染对照组,而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这两种潜在疫苗候选蛋白通过增强宿主免疫应答,能够在体外和体内部分抑制田鼠巴贝虫感染。
本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健教中心蔡玉春。陈家旭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