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Revisiting the antigen markers of vector-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identified by immunomics: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disease control

时间:2024-12-16 09:56 点击数:557 作者:寄生虫病所    

  蛋白质微阵列可用于识别生物标志物。基于之前对寄生虫抗原和最新寄生虫组学研究的回顾,本文扩展了媒传寄生虫病(VBPD)的信息,即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巴贝斯虫病、锥虫病、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重新分析并系统地总结了通过免疫组学方法识别的媒传寄生虫的抗原标记,并讨论了识别抗原以合理开发诊断和疫苗的最新进展,以及这种方法在VBPD控制中的应用和挑战。免疫组学方法使得能够识别和/或验证抗原标记以用于疫苗开发、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然而,这种方法带来了一些挑战,包括样本量有限、抗原表达的差异性、假阳性结果、组学数据的复杂性、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疾病的异质性。此外,抗原参与宿主免疫逃避和抗原敏感性/特异性是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尽管存在这些限制,但这种方法在控制VBPD方面仍然很有希望。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进步应继续改善候选抗原的识别,以及在VBPD控制的诊断和疫苗开发中使用多抗原组分组合方法。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周霞副教授,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陈军虎研究员、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戴建锋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Kokouvi Kassegne助理研究员。本文发表于Expert Review of Proteomics. 2024;21(4):205-216。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Global One Health index for zoonose... 下一页:5岁以下儿童季节性疟疾化学预防用药时吐药情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