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研动态

2014-2018年我国自非洲返乡人员的恶性疟原虫pfmdr1、pfcrt、PfK13、pfubp1和pfap2mu的基因多态性流行特征研究

时间:2021-07-29 16:18 点击数:819 作者:寄生虫病所    

已有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ap2muubp1基因位点的突变与疟原虫体外敏感性下降和临床治疗失败相关。本研究对我国山东和广西自非洲返回的劳务人群进行了恶性疟原虫pfmdr1pfcrtPfK13pfubp1pfap2mu五个基因多态性的流行情况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对于pfmdr1pfcrt来说,N86Y (8.3%) 和K76T (2.1%)是主要的基因流行型,其中pfcrt最常见的基因型为I74E75T76 (8.3%)和E75T76 (2.1%)。对于PfK13来说,非洲样本突变率很低,A578S是最主要的突变位点(2.1%)。本研究总共有20个样本(27.1%)发现pfubp1的突变,包含6种非同义突变和2种同义突变,其中最主要的是和青蒿素治疗失败相关的D1525E (10.4%) 和E1528D (8.3%)位点. 对于pfap2mu的研究也发现有11个SNP位点突变,而在这当中,S160N是最主要的流行位点 (4.2%)。进一步考察后发现pfap2mu基因有4种不同的插入区域突变,其中编码天冬氨酸的AAT区域突变在226位点(18.8%)和326位点(10.7%)是最为常见的。而pfubp1基因也有4种不同的插入区域突变,其中1520位点的突变是最为普遍的(6.3%)。本研究表明从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潜在基因分子标记如pfubp1pfap2mu的突变率较高,建议下一步可以开展对这些潜在分子标记抗性机制或者作用机制的研究。本论文发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21,65(7): e02717-20。

附件:全文下载




[关闭]
上一页:转录组学分析阐明抗疟老药咯萘啶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相关通路和候选分子... 下一页:巴基斯坦主要城市人群行为及囊型棘球蚴病危险因素认知的社区评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