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关注微信公众号

重要新闻

“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建设运行推进座谈会会议精神及解说

时间:2019-08-07 16:50 点击数:696 作者:蔡玉春

716日国家寄生虫资源库负责人陈韶红、沈海默共两人赴北京参加了由科技部基础司召开的“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建设运行推进座谈会。座谈会就资源库主要功能与近期工作要点等问题开展了讨论,并部署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会议对资源平台项目的执行、考核及工作要求做了详细解说,现将要点记录如下:

 

1、科技部、财政部对原有国家资源平台开展了优化调整工作,形成20个数据中心和30个资源库。国家寄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于2004年创建,原在科技部资助的“重要寄生虫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支持下启动,并于2017年成为“国家寄生虫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本次调整后更名为“国家寄生虫资源库”。科技部基础司正在研究挂牌事宜。

2、资源平台调整的目的是完善共享服务体系、推动资源向社会开放。会上邀请了国家作物库、病毒库、人脑库、动物标本库及遗传工程小鼠库的负责人作了情况介绍,帮助参会平台进一步了解科技部的具体要求,并希望各平台参考这些案例制定运行实施方案。

3、科技部平台中心业务处卢凡处长、基础条件司任家荣处长分别作了讲话,对各平台下一步工作计划指明了重点和考核点。这些重点问题应该体现在即将开展编制的建设运行实施方案中,考核点则可能影响项目的继续支持力度和持续性。

4、平台建设方案每次时间跨度为6年,要体现长期性、战略性。但每年也要有独立的实施计划,有具体的事项安排。平台中心每2年组织专家团进行现场考核,只看承担单位的实体资源和数字化建设工作。各资源库的名单是动态的,因此考核不通过会影响每年的经费支持,关系到平台能否继续存在。

5、平台是一个资源整理项目,更是一个信息汇交的基地,因此各平台承担了资源普查的任务。立足本领域,要明确目前全世界的已发表的物种、我国已发表物种、数量、保存现状,也要探明国际主流同类资源库的保藏情况,对本平台和世界主要资源库之间的差距做到心里有数,有追赶的具体计划。

 

 

    根据会议讨论和领导指示,国家寄生虫资源库现整理平台工作重点和考核点如下:

1、厘清平台定位,讲明寄生虫资源库属于什么研究、收集资源的意义,为哪些领域服务,承接了哪些大课题。在建设上要有长期性和前瞻性。

2、有没有清晰的范围调查,寄生虫资源库的建设边界在哪里,跟美国或世界主流资源库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能否量化。

3、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有哪些。资源平台需要实体化,需要建立固定库和专用场地,拥有固定工作人员,要求承担单位研究解决专职人员的岗位和职称问题。

4、资源平台需要确立负责人,采用库长负责制。

5、各平台进一步改造网站,打造独立在线服务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够在线完成资源需求的提交和调度,资源调度工作需要保持独立,不与承担单位的科研资源管理挂钩。

6、对科研的服务体现在支持大课题上,要列出历年来支持课题的列表。公众服务体现在媒体和现场等服务上,要检查网站和公众号、媒体发文、舆情响应等工作。现场服务分为主动现场,即下乡或主动去学校参展等,及被动现场,即有没有展馆或博物馆固定摊位等,有没有接待参观的能力。

7、实体资源的考核点是种类占比和类型多样化,每年要有新意,新增资源原则上跟历史资源不要重复。

8、费用方面有没有自筹经费能力,鼓励大家申请平台资助以外的经费来源。

9、国际合作能力如何,有没有获取国外资源的能力,有没有支撑我国科技外交的能力。

 

 

根据考核点,资源库认为原先的工作设计已无法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原先基于资源种类和数据量的工作安排对平台考核没有帮助。项目产生的大量数据按新的考核点来看都是重复数据,没有共享价值也无法记入工作量,同时造成经费浪费。因此,平台有必要对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整改,拟方向如下:

 

1、进行业务范围探查,构建寄生虫文献库。立足寄生虫的生物意义将平台业务拆分为动物、植物和人体寄生虫3块。讲明寄生虫资源库属于什么研究、收集资源的意义,为哪些领域服务。每年或每几年对全世界寄生虫资源种类、分布、资源流失情况等作综述。

2、根据社会需求重新定位本项目,如科研服务、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旅游安全、对外科技合作等。资源的搜集整理需要按社会需求分类,均匀分配工作量。

3、对国内外同行或知名资源库进行调查,探明资源保藏量和规模。确认本资源库在业内的地位,每年作一次差距分析。联系我所的业务相关单位,能否建立资源交换方式。

4、普查寄生虫相关的国内外行业标准,对于行业空白针对性的储备标准草案。(平台中心不定期举办申报国标活动)

5、建立独立场馆的总资源库,要求参与单位上交部分实体资源。建立专门的保藏点、操作间、展示馆。建立固定人员队伍。向所委会申请北小楼使用权,建立展示馆,开放对外服务,并以此为契机申请上海市科委、教委等部门的经费支持。

6、建立跨领域跨单位的文宣机制,在单位网站、各类公众号、传统媒体上投稿,结合各单位的自身宣传工作,提高科普覆盖面、增加项目影响力。

7、对参与课题组、参与单位等进行整理,根据业务领域、单位优势、学科优势等进行分类。停止接受同类型单位的加盟要求,逐步剔除无工作量团队。按照新的考核要求重新制定工作安排,重新划分经费预算。


[关闭]
上一页: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向国家寄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捐赠标本仪式纪要... 下一页:寄生虫病所召开在职党支部书记述职测评会...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