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4-01-14 10:45 点击数:664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
淋巴丝虫病
实况报道 第102号
2011年3月
重要事实
疾病
淋巴丝虫病,俗称象皮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这种寄生虫病通过蚊子传播,带有感染期幼虫的蚊子叮咬人后,幼丝虫从皮肤侵入人体,然后转移到淋巴管,在人类淋巴系统中“筑巢”发育成成虫。
丝虫病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期,但疼痛和严重畸形症状出现在成年期。急性发作时可引起暂时性残疾,慢性感染导致永久性残疾。
目前,81个国家的逾13亿人受到丝虫病的威胁,其中约65%的感染者生活在世卫组织东南亚地区,30%在非洲地区,其余在其他热带地区。
淋巴丝虫病导致超过2500万男性病人患生殖器官疾病,1500万人出现淋巴水肿症状。由于淋巴丝虫病感染发生率和严重性多与穷困相关联,因此消除淋巴丝虫病可以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病因与传播
淋巴丝虫病的发病是因感染丝虫目线虫(圆形)引起。丝虫类型主要有三种:
丝虫成虫寄生在患者淋巴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丝虫的寿命为6-8年,在此期间它们产生大量的微丝蚴(小幼虫),微丝蚴进入血液循环。
传播淋巴丝虫病的蚊子有不同的种类,如普遍分布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的库蚊,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按蚊和主要存在于太平洋岛屿的伊蚊。
症状
淋巴丝虫感染可分为无症状感染、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大部分感染为无症状感染,没有外部体征,但此类无症状感染仍对淋巴系统、肾脏和免疫系统造成破坏。
急性发作期症状为局部皮肤炎症、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经常伴随慢性淋巴水肿或象皮病。这些症状是因人体对寄生虫产生的免疫反应所致,但大多数细菌性皮肤感染的原因是机体淋巴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正常防御系统免疫功能下降。
当淋巴丝虫病发展成慢性疾病时,会导致淋巴水肿(组织肿胀)或四肢象皮肿(皮肤/组织增厚)和鞘膜积液。乳房和生殖器官症状也很常见。
感染所致肢体畸形使患者常遭到社会歧视,并因收入损失带来经济困难,也增加了医疗费用。患者的与世隔绝和贫困状况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治疗与预防
所推荐的大规模药物治疗(MDA)采用两药联用单剂治疗方案:在盘尾丝虫病(河盲症)流行地区,阿苯哒唑(400毫克)与伊维菌素(150-200微克/公斤体重)联用;在盘尾丝虫病(河盲症)非流行地区,阿苯哒唑(400毫克)与枸橼酸乙胺嗪(DEC)(6毫克/公斤体重)联用。这些药物的作用是清除血液中的微丝蚴和杀死成虫。
灭蚊是另一个可以用来阻止传播的措施。例如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措施等,均有助于保护流行地区人口免受感染。
患有象皮病、淋巴水肿或鞘膜积液等慢性期患者应严格保持个人卫生,采取必要预防措施以预防继发性感染和病情加重。
世卫组织作出的应对
世界卫生大会第50.29号决议鼓励各会员国把消除淋巴丝虫病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看待。
因此,世卫组织于2000年发起了消除淋巴丝虫病全球计划(GPELF),目标是在2020年消除淋巴丝虫病这一公共卫生问题。
消除淋巴丝虫病战略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大规模药物治疗
为了实现阻断疾病传播,首先在流行地区对疾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在哪些地区需要施行大规模药物治疗,然后对疫区整个高危人群施行年度阿苯达唑联用乙胺嗪或伊维菌素单剂治疗。
大规模药物治疗应持续4-6年以达到完全阻断感染的传播。至2009年,81个淋巴丝虫病流行国家中的68个国家已完成疾病分布情况分析,53个国家已实施大规模药物治疗,37个国家至少在部分流行地区已经完成五轮或五轮以上大规模药物治疗。
2000年至2009年,针对53个国家的6.95亿目标人群已发放了28亿剂治疗,在许多地区大大减少了淋巴丝虫病的传播。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自实行消除淋巴丝虫病全球计划以来,高危人群的淋巴丝虫病传播已下降了43%。2000-2007年期间,按保守估计,该规划的总体经济利益是240亿美元。
发病管理
发病管理和残疾预防对改善公共卫生至关重要,应充分纳入卫生体系。消除淋巴丝虫病全球计划还注重培训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社区,做到提供正确的卫生保健和治疗服务。
通过注意卫生清洁、皮肤护理、锻炼和患肢抬高等简单措施可以改善淋巴水肿和急性炎症的严重程度,对鞘膜积液可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