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9-07-30 12:07 点击数:1818 作者:沈海默
偏方一般是指病患未经医师诊断而自行服用的药物,偏方最容易出现于乡下老人家的秘方、中医医书中某个处方、网路上流传、病友间的口耳相传等,常可看到因抄写或影印造成药物剂量、药物种类的错误,同时处方的适应症通常会被民众夸大地记录百病皆治且无副作用。有时同一偏方,但是不同病人所拿出的药物,却是不同,真是让医护人员担心病人的生命安全,通常病患服用偏方出现问题时,因为是亲友的热心,所以会隐瞒而不告诉别人,如果运气好,稍有些效果,则会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只会听到偏方治百病而忽略了误治与副作用。
前几日,外地某医院同时住进了三位几乎相同症状的病人,他们主诉是剧烈头痛,临床化验做了多项检查也查不出何种病因,后经过检测,三人脑脊液嗜酸性细胞明显升高,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呈阳性或弱阴性。经询问病人了解到,患者一家三口为了治疗咽喉炎,信用了一个民间偏方,每人分别吞下了1-3条的“鼻涕虫”,经鉴定为“鼻涕虫”学名蛞蝓,据文献记载蛞蝓可寄生广州管圆线虫的第三期幼虫,人若误食带虫蛞蝓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系动物寄生虫,但也可侵入人体引起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此类疾病在太平洋地区某些岛屿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早就有散在或爆发流行。近年来在我国某些地区也有爆发流行报道。据记载已发现约有56种软体动物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见于玛瑙螺、福寿螺、蛞蝓等,在亚洲某些地区自然感染率最高的一种陆生蛞蝓可达43%,平均每只蛞蝓体内有第三期幼虫243条,最多可达2400条。人体感染通常是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螺、鱼虾以及被此期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和饮水所致。此病人活吞蛞蝓,有可能直接误食吞入了广州管圆线虫的第三期幼虫,幼虫进入人体后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引起脑部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急剧头痛、颈强、恶心、呕吐及低烧,严重可有瘫痪、嗜睡、昏迷甚至死亡。所以,不可盲目轻信民间偏方。
一般而言,只要是药物,无论是中药、草药、西药等,皆有安全剂量与适应症、禁忌的医学理论原则,不同疾病与不同病人个体会有治疗上的差异,其实仔细分析很多偏方的内容,都是有适合治疗的疾病与禁忌。因此经过医师仔细诊断与严谨追踪之下,病患所得到的治疗是最有效与安全的,可以在最少的副作用下同时也得到最好的治疗。
因服用偏方导致病情加重,患者维权首先要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并不容易。如无法确认二者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就难以判定构成侵权。患者屡屡尝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消费者非理性治疗的主观原因,也有现有医疗科学发展水平不足、医院治疗费用高、现代中医药发展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使用偏方给人治病,出了事情肯定要担责,不仅是民事责任,有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从关注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讲,对仅凭祖传秘方、偏方行医的民医进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