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专栏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人体寄生虫专栏

慬防弓形虫感染

时间:2019-07-30 14:21 点击数:5363 作者:蔡玉春


弓形虫病是围产期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患弓形虫病或感染弓形虫的孕妇,不但影响胎儿健康造成各种先天性缺陷、畸形怪胎或死亡,且可使孕妇产生流产、早产、死产或增加妊娠合并症,故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关系极为密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地方兴起饲养猫、犬宠物热与食生或半生不熟的肉制品、蛋制品与奶制品的饮食方式,殊不知宠物在带给人们精神享受的同时或大饱生鲜、 肉、蛋、奶制品口福时,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这是由于潜在猫、犬与肉、蛋、奶中的弓形虫可以趁虚而入使人致病。

弓形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需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的一种单细胞原虫。因虫体滋养体呈弓形简称弓形虫,可寄生在人和猫、犬等动物血液,肌肉、组织、甚至脑部、眼部,该虫仅在猫科动物体内完成有性繁殖,同时也能进行无性增殖,故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兼中间宿主,而在人、犬、牛、羊、猪、鼠等其他动物体内,只能完成无性生殖是该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除许多哺乳动物(约14种)外,鸟类、鱼类也可寄生,对寄生组织的选择也无特异亲嗜性,除红细胞外的有核细胞内均可寄生。犬、猫等动物感染弓形虫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血液等组织都含有弓形虫,它们可通过口、舌、鼻、眼、毛等途径感染给人,当人们抚摸、拥抱犬、猫宠物以及宠物舔咬等情况下,极易发生感染,弓形虫病为动物源性疾病。分布于全世界五大洲各地区,人群感染相当普遍,据估计全球有10亿人感染弓形虫,但其中极大多数是隐性感染无症状的。因在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多数隐性感染如患有恶性肿瘤;施行器官移植;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细胞毒剂化疗等医源性免疫受损情况下,或先天性、后天性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孕期妇女等都可以使隐性感染状态转为急性重症。使原有病症恶化。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在14510例艾滋病患者中并发弓形虫脑炎者有508例,大多在28个月死亡,另有资料表明在81例弓形虫患者中伴有何杰金氏病者32例,淋巴肉瘤9例、白血病15例。先天性弓形虫病只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血流传播,受染胎儿或婴儿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有的出生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婴儿出生时出现症状或发生畸形病死率约为12%,而存活中80%有精神发育障碍,50%有视力障碍,以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大脑钙化灶和精神、运动障碍为先天性弓形虫病典型症状。

后天性(获得性)弓形虫病可因虫体侵袭部位和机体反应性而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因而无特异症状,经与有关疾病鉴别,患者多数与职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相关,发热(38-40℃)淋巴结肿大是后天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颌下和颈后淋巴结,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表现脑炎、脑膜脑炎、癫痫和精神异常,侵犯眼部还可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炎,感染弓形虫的孕妇比未感染者分娩出先天性畸形儿的危害性要大10倍,据报道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孕妇脑积水畸胎儿为2.5%,阴性者仅0.09%,死胎率分别为4.9%1.7%,由此可见育龄妇女感染弓形虫是致畸胎的重要因素。

另据某省城乡对养猫狗和不养猫狗人群进行弓形虫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猫的弓型虫感染率为44.89%,明显高于城市猫的感染率19.64%,农村狗的感染率为29.54%,亦高于城市狗感染率11.54%,另外,养猫狗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为31.41%,显著高于不养猫狗的人群感染率10.78%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进一步开放,使得国内、国外宠物交换也随之增加,使原来潜伏宠物的一些疾病,尤其是弓形虫病有可能得以扩散,这一切给人类健康将带来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必须对宠物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弓形虫感染应及时去宠物诊所用药进行治疗,并注意保持宠物清洁卫生,特别是粪便要及时清除,防止污染环境传染给人,饲养笼具也应定期消毒。喜欢生食肉、奶、蛋制品的朋友应改变饮食习惯,尽可能将食品煮熟吃,以阻断弓形虫的感染。


22-1弓形虫.jpg



22-2弓形虫所致脑积水.jpg

[关闭]
上一页:当心虾蟹带来的寄生虫病... 下一页:与狗玩耍要警惕包虫病...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电话:021-64377008 传真:021-64377008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邮编:200025

©版权所有:寄生虫种质资源保藏中心 沪ICP备06036728号-7 技术支持:上海庚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